这两天在浙江杭州上课,听一位知名的老师讲“盈利模式”课程,听完以后,感慨良深,个人觉得,盈利模式调整这个事情,我们要小心其中的陷阱。
一家企业要生存,要发展,要成熟,要盈利,都是要具备一定的前提的,但我们发现,在培训咨询行业中,有很多的课程,会对客户产生不合理的引导,导致企业在模式调整以后失败,进而崩溃倒闭。
前段时间,我们有一个客户,杭州的,那家企业做面向小学生的拓展类活动,老板出去听课了以后,从去年的9月3日起做第一次招商,每家代理商收30万人民币的代理费,与代理商一起成立股份制公司,杭州总部占10%的股份,两次招商,共招了12家代理商,收了三百多万人民币的代理费。他们的招商结果让同行羡慕不已,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的老总年轻有为,厉害,有魄力,模式优秀...
今年的9月3号,几乎所有的渠道商,自发齐聚杭州总部,要求总部退钱,原因很多,有说原先承诺的没有做到,有说管理不够成熟,有说价格太多,但最终大家共同的目标是,逼宫,要求总部退钱。
我跟客户的CEO一起在现场,那是一个30周岁左右的女性,在强大的压力下,眼泪都下来,那又怎么样呢?如果不退钱,大家会报案说诈骗,要么诉诸法律,如果退钱呢,收回来的钱,该分配的已经分配掉了,如果要退钱,就只能破产清算。
我发现,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主,有一部分人很浮躁,内部管理不成熟,成本控制不力,团队打造不出来的情况下,寄希望于调整模式以后一夜暴富,于是,听很多的看似很高大上的课程,然后开始融资、招商、圈钱,总觉得生意越来越难做,是因为自己的模式不对,未能与时俱进,在互联网时代,要有互联网思维,要有金融思维,要做新零售,但真正做起来以后,我们发现,最终的结果,要么,没有办法做到一夜暴富,要么,就是在一夜暴富以后,一夜暴毙。
民营企业要不要“盈利模式”调整呢?确实是需要的,但是,我们千万不能忘记盈利模式调整的前提,就是企业本身的成熟度要达到一定的高度,如果成熟度不够,人才梯队没有起来,那么,公司的扩张也好,裂变也好,会面临很大的风险。
我们行业里面有一家企业,做人力资源方面专业服务的,老板是河南人,国内有数十家分子公司和渠道商,号称年营业收入6亿左右。这家公司做薪酬绩效系统是比较有名的,也搞股权,做到这个规模,应该算很不错了。
但有一个问题,这家公司大部分的分子公司是亏本的,为什么呢?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裂变模式,就是一个分子公司的总经理,把分子公司的盈利做到一定程度以后,就可以出去再开一家分子公司,然后,原有的分子公司,给他留10%的股份,继续开,继续给股份,在这种情况下,分子公司总经理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,短短几年时间,遍地开花,营业额也很快提上来了。
但是,在繁荣的背后,是什么呢?分子公司越来越多,但真正能挣钱的,也就那几个,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不上企业扩张的速度,人才被稀释,原本赚钱的分子公司开始陷入亏本。
做企业,要向外看,也要向内看。就像我们站在山顶,看向远处的美景,拥抱美好的时候,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脚踏实地,要不然很可能就会一脚踏空,万劫不复。
归根到底,作为企业的老板,在外出学习的过程中,一定要有自己的评判能力,不能脑袋发热,在不具备基础条件的情况下做盈利模式调整。